瑜伽如何幫助減脂?8個月減重6.8公斤的訓練觀察與身體變化

Published on: | Last updated:

嗯...今天要來聊聊一個蠻個人的話題。減重。

大概八個多月前吧,我踏進健身房做了第二次 InBody 測量。教練看完報告一臉驚訝,問我:「妳這八個月是做了什麼?」

我想了想,淡淡地說:「呃...就...很多瑜珈課,還有一點有氧吧。」

老實說,連我自己都沒想到,體脂可以掉快 7 公斤,肌肉還長了 2 公斤出來。這中間,我完全沒做任何重訓。

重點一句話

瑜珈打好身體的底子、建立運動習慣,再用有氧去加速燃脂。這個組合真的很有效,但前提是...你要非常有耐心。

為什麼想不開要減重?不只是為了好看

我之前在一家壓力很大的公司上班,瘋狂加班,吃飯時間亂七八糟。結果就是,體重直接噴了快 10 公斤。後來我離職了,想說該重新找回自己,減重就成了首要目標之一。

而且啊,我自己是有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」(PCOS) 的體質。有這個問題的人,應該都懂...體重控制不只是外觀問題,它會直接影響到生理期。雖然不是絕對,但體重穩定一點,週期通常也會比較乖。

PCOS 的體質,你知道嗎,體重增加跟呼吸一樣自然,但要瘦下來,那個進度慢到會讓你懷疑人生。所以別人可能兩三個月就瘦下來的重量,我花了整整八個月。真的,超級慢。

不過,回頭看,我還蠻驕傲的。這是我第一次,真正開始學著去接受、甚至喜歡上自己的身體。

剛開始的掙扎:大家都說要有氧,但...

講到減重,第一個想到的運動十之八九都是有氧吧。跑步、飛輪、有氧舞蹈...感覺就是要讓自己喘到不行、心率飆到 160 才叫有在運動。

這也沒錯啦,有氧燃燒熱量的效率真的很高。跳一小時的 Bodystep 或 Fight-Do,手錶上顯示燒掉 400、500 大卡,那種立即的成就感很爽。

但我剛開始的時候,體重是我人生最高峰。雖然還不到超重,但 BMI 已經在邊緣了。那時候的身體狀況,別說高強度有氧,光是在跑步機上快走 15 分鐘,我就覺得自己快往生了。

而且,說真的,體重比較重的時候,一直做跳躍、衝擊的動作,對膝蓋其實是個不小的負擔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一開始雄心壯志報了有氧課,但很快就因為身體痠痛或挫折感而放棄。

運動初期的心態與進程演變
運動初期的心態與進程演變

我的起點:先求有,再求好

這是八個月前我的 InBody 身體組成分析數據,簡單講一下:

  • 體重:63.3 kg
  • 骨骼肌重 (SMM):24.0 kg
  • 體脂肪重 (Body Fat Mass):19.7 kg
  • 體脂率 (PBF):31.2%
  • InBody 分數:73 / 100

如果你對這些數字沒概念,就看體脂那塊。我的體脂肪重 19.7 公斤,但標準範圍大概是 11.3 到 18.1 公斤...很明顯,我就是個標準的泡芙人,脂肪太多了。雖然分數 73 好像還行,但以我這種難瘦的體質,真的沒有太多空間可以放縱。

所以,我第一個月的策略很簡單:**先讓身體習慣「動」這件事**。

我什麼課都去試,有氧、飛輪、瑜珈...但我發現,瑜珈是最適合我的起點。尤其是那種比較和緩的哈達瑜珈、修復瑜珈或陰瑜珈。

老實說,剛開始穿著貼身的瑜珈服,看著鏡子裡自己卡住的肚子、做不到位的動作,真的超尷尬。但後來我發現一個秘密:**根本沒人在看你**。當你在忙著批判自己的時候,其他人可能也正在鏡子裡跟自己的肥肉奮鬥。

就...放過自己吧。今天做不到,不代表三個月後還做不到,對吧?

一個能讓人靜下心來的空間,是建立習慣的關鍵
一個能讓人靜下心來的空間,是建立習慣的關鍵

我的減脂組合拳:瑜珈打底,有氧助攻

摸索了一陣子,我找到了最適合我的節奏:每週大概 4 堂瑜珈 + 2-3 堂有氧。而且有氧課裡面,只有一堂是高強度的。瑜珈課大多是比較慢的,目的是讓身體慢慢適應,也讓我自己有動力持續下去。

這個模式我維持了大概三、四個月。說真的,這段時間體重計上的數字幾乎沒什麼動靜,外觀也...看不出變化。當下其實蠻挫折的。但奇妙的是,我發現自己在瑜珈課上好像可以多停留一下了,有氧課的前十分鐘心臟也不會像要跳出來一樣了。

這給了我一點信心,然後我開始嘗試更高階的課程,像是流動瑜珈 (Vinyasa) 或 BodyBalance。大概又過了三個月,體重才開始有那麼一點點...非常緩慢的下降,大概一兩公斤吧。

這時候,去健身房已經變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了。不去反而覺得怪怪的。

不同運動策略的個人感受比較
運動策略 優點 (個人感受) 缺點 (血淚史) 適合誰
只衝有氧 數據很好看,卡路里燒超快,很有成就感。 累到像被卡車撞到...隔天完全不想動。對膝蓋負擔大,很容易就放棄了。 體能很好、追求短期數字的人。
只練瑜珈 身心都很舒服,體態會變好,而且會上癮。 體重掉得非~常~慢。要看到成果,耐心值要點滿。真的要很有耐心。 想調整體態、放鬆身心,對減重速度佛系的人。
我的組合 (70%瑜珈+30%有氧) 瑜珈讓我願意每天去運動,打好肌力基礎。有氧加速燃脂,讓數字變好看。 需要花比較多時間,而且要自己摸索適合的課程組合。 像我一樣,需要溫和起步、但又希望看到減重效果的運動新手。

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:小改變帶來大突破

就這樣過了半年多,我感覺自己到了撞牆期。習慣了課表,但身體好像也習慣了強度,沒什麼挑戰性。

所以我做了一個小小的改變。以前我超討厭自己運動,覺得很無聊,都只跟著老師上課。但這次,我開始在課前或課後,自己去跑步機或橢圓機上多待個 10 到 20 分鐘。

沒想到,這個小改變,竟然就是那個突破點。

體重終於開始有感地下降,肚子雖然還在,但小了一圈。衣服尺寸也從 L 穿回了 M。那些我以為再也穿不下的褲子,竟然又套上去了。

我後來想想,這多出來的十幾分鐘有氧,不只多燒了熱量,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的心肺耐力。這點在上有氧階梯課 (Bodystep) 的時候感覺超明顯,以前跟不上的動作現在竟然游刃有餘。

對了,說到運動建議,我後來去查資料,像權威的「美國運動醫學會」(ACSM) 就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,加上兩次的肌力訓練。這跟我自己摸索出的「有氧+瑜珈(類肌力)」組合概念很像。不過呢,我們台灣的「國民健康署」更強調的是「每天身體都要活動」,這點其實跟我初期靠和緩瑜珈建立習慣的想法更貼近。它提醒我們,重點不是一開始就做多強,而是「每天都有動」。

找回曾經的自己,甚至...更喜歡現在的自己
找回曾經的自己,甚至...更喜歡現在的自己

八個月後,一個新的我

到現在,八個多月了。我現在的運動量大概是每週 8 堂瑜珈配 4 堂有氧。聽起來很瘋狂,但我的身體已經完全適應,甚至運動完還有體力去做別的事。

我的新 InBody 數據:

  • 體脂肪重:降到 12.9 kg (掉了 6.8 kg!)
  • 骨骼肌重:增加到 26.1 kg (長了 2.1 kg)
  • 體脂率:從 31.2% 降到 22.4% (掉了快 9%!)
  • InBody 分數:從 73 衝到 82 分

這個改變大到教練一直追問我除了瑜珈和有氧,是不是還有偷練什麼。其實沒有,就只是很單純地...持續做對的事情。

喔對了,我沒有嚴格節食。就正常吃,不吃垃圾食物,但也不會虧待自己。嘴饞的時候還是會吃點心,但因為每天消耗的熱量夠多,那些點心不再是負擔,反而像是給自己的獎勵。

我的心得是,瑜珈幫我調整了體態、找回了身體曲線,更重要的是,它讓我的心靜下來,願意持續走下去。進度雖然慢,但這個過程卻是身心一起在轉變。

如果你也想開始,就從你喜歡的、溫和的運動開始吧。這是唯一能讓你堅持下去的方法。然後,當身體習慣了,記得要幫它「升級」一下,給點新挑戰。

每天那一點點你以為看不見的進步,有一天,會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。

慢慢來,真的,搞不好你會不小心愛上這個努力的自己。


那你呢?你是瑜珈派還是有氧派?或是有什麼更酷的減重組合?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吧!

Related to this topic:

Comments

  1. profile
    Guest 2025-11-10 Reply
    三個小孩的媽,很忙,真的很容易忘記自己要顧身體這件事。去年的時候,看朋友因為練瑜伽瘦了一圈,才突然想說不然也來玩玩看。本來沒期望什麼,但居然八個月下來瘦快七公斤,嚇到我。 其實沒做什麼瘋狂減肥,就是每天晚上都撥個四十分鐘動一動,流動瑜伽那種,有汗。加上帶小孩又不能停,他們跑跳,我跟著趕,那應該也算有運動量。有一個變化很明顯:肚子,小了不少,以前褲頭穿著好像會卡住,現在鬆超多。 睡眠品質有差喔,比較好睡,有時脾氣也不會莫名暴走。有幾天偷懶沒做,兩三天而已,全身就開始覺得怪怪的,好像哪裡都卡住,根本不做還比較不舒服。 後來覺得最有感還是每天固定花一點時間啦,不用特別要求進度,就是這樣慢慢累積。偶爾小孩在旁邊會學一下,比較熱鬧,也不至於很無聊。真的建議有空都試試看,不知不覺改變就會出現。
  2. profile
    Guest 2025-09-17 Reply
    欸不是啦,妳真的有這麼瘦嗎?減肥這麼容易?我聽說PCOS超級難瘦耶,妳是怎麼做到的?運動菜鳥也能這麼快轉變嗎?
  3. profile
    Guest 2025-09-17 Reply
    Hey there! 看起來妳的健身旅程超有趣的👏 那個PCOS真的很難搞對吧?我很好奇,妳最大的突破是哪一刻?國外朋友都說亞洲女生超有毅力!